中国人喝茶的历史非常久远,当然最早关于茶的都是一些传说故事,比如: 传说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上山采药,那天我们的医药祖先边采边尝,不知不觉中已尝了近72种中草药。草药中的毒性令他觉得口干舌燥,浑身非常的不舒服,于是便坐在树下休息,正在这时,几片树叶飘落在他面前,凭着往常的习惯,他又捡起树叶放入口中尝试,可是令他惊奇的是,过了一会儿神农开始觉得身体舒畅起来,口也不渴了,浑身好像一下子轻松了下来,而口中的树叶还留给他了一口的清香。这些只是传说我们不去考究,也与今天的主题不关,那时候的人喝茶恐怕不会去讲究什么用具,最多是拿来当药吃罢了。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饮茶年代最早为西汉。也从西汉起有了茶的烹饮方法,西汉王褒《僮约》:"烹茶尽具"。自西汉以来,茶的烹饮方法不断发展变化。大体说来,从西汉至今,有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很可惜,西汉人用什么家伙来喝茶我们今天考究不了,因为缺乏明确为喝茶而产生的器具,更别说陶瓷了。
根据很多文献资料我们可以知道,中国人真实对茶的重视和对于喝茶,或者高雅点对茶的“品茗”应该是东汉末年。饮茶风气被融入士大夫阶层,被作为一种高雅的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应该是魏晋时期。毕竟魏晋风骨嘛,那时候的文化人官不好好当就喜欢折腾。比如王羲之,好好的右将军不当,非得练书法,练书法是好事,能练成一代书圣也不错,可他还有一个爱好“炼丹修仙”。大家都知道“四爱”里的王羲之爱鹅,有人说王羲之的书法来自于鹅的动态,其实不然。今天我就来说个题外话,王羲之爱鹅,是用来吃的,而且是大量吃,一礼拜吃三两吃应该正常,那会没大规模养殖毕竟不便宜,所以出了个“写经换鹅”的故事。
为什么书圣同志要吃这多鹅呢,这不是喜欢吃,保不其也喜欢吃吧,因为王大将军不好好当官不想着保家卫国,光复故土,尽炼丹吃求成仙了。吃胆药后有一个程序就是要吃“发物”,要让丹药“发出来”,这样效果才好。吃丹又吃鹅,完了还大量喝酒,好嘛个个高士都发的衣服不好穿,躺胸露腹找大石头睡觉去。这下好了后人一看,哇噻!酷毙了。真乃魏晋风骨。所以我们今天看到很多高士都是在大石头上“裸睡”。一直清朝雍正皇帝还跟那学呢,也穿的衣冠不整的让外国友人郎士宁,郎大人画写真呢,名曰雍正高士像。这一学一高得胤祯兄又升仙啦。为什么要又呢!
好了不罗嗦了说茶的事。丹作饭,鹅作菜,酒当可乐喝,这小好发大了,石头上裸睡都不顶用。得找点清热的喝喝啊,得!哥几个一想喝茶吧,那玩意据说能去火还能明目醒脑呢。咱什么人呐,高士,有钱,有地位,不能学老百姓那样当药随便煮了喝啊,咱得有家伙不是。
据历史记载,唐代以前茶就这样摘叶下来煮,名为煮茶法,前面我们不是说了吗?中国喝茶从前到后四种方法轮着来吗?最早就是这煮茶法。 西晋郭义恭《广志》:"茶丛生,真煮饮为真茗茶"。东晋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晚唐杨华《膳夫经手录》:"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晚唐皮日休《茶中杂咏》序云:"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饮者无异也"。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
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晚唐樊绰《蛮书》记:"茶出银生成界诸山,散收,无采早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唐代煮茶,往往加盐葱、姜、桂等佐料。
伟大的茶......圣,羽哥在其著作“《茶经》四之器”为我们展示了这煮茶都用什么家伙,太多光说名称也没用理解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摆渡一下。我们今天只说瓷,这些用具里那些是瓷的呢。鹾簋、熟盂、碗、鍑。下面来看看羽哥是咋说的。
鹾簋:鹾簋以瓷为之,圆径四寸。若合形,或瓶或罍,贮盐花也。其揭竹制,长四寸一分,阔九分。揭,策也。(鹾就是盐巴,簋原是一种青铜器这里可以理解成罐子,鹾簋就是装盐的罐子,揭就是勺。煮茶的时候要往里面加盐) 熟盂: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这好理解,熟就开水,熟盂就是装开水的,玩瓷的朋友不用我解释盂什么样了吧。这里需要提示唐代应该就有烧紫沙 碗: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晋·杜毓《荈赋》所谓器择陶拣,出自东瓯。瓯,越也。瓯,越州上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越州瓷、岳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看看多讲究,把当时中国各窑口的瓷碗分了个三六九等)
鍑:洪州以瓷为之,莱州以石为之,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但涉于侈丽。雅则雅矣,洁亦洁矣,若用之恒而卒归于银也。(鍑者釜也,当年项羽砸的玩意)
古人虽然说那会生产力不高,可喝点茶还真讲究,哪像现代人一个大罐头瓶就搞定。明天继续罗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