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鹜 | |
用户等级: | 里正 |
博客积分: | 18 |
博客访问: | 43582 |
我收藏的一件青花双凤梅瓶 |
标签:藏品介绍 |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盛行在宋代。明代的梅瓶造型,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稍向外撇。 如果说宋代的梅瓶造型挺秀、俏丽,富于女性的特征的话,那么明代的梅瓶则是雄健、敦厚,富于男性的特征。至于清代的梅瓶,由于造型比例不当,给人以不谐调和不完整的感觉,不及明代的水平。 收藏界和学术界以往的普遍观点认为,”罐”与”官”谐音,而梅瓶则象征着“倒霉”和“贫穷”,所以明朝是一个流行各种各样罐的时代,如众所周知的天字罐 莲子罐 将军罐等等,而品相完好的瓶相对较少,具体到梅瓶,那就更少了。以现有的民间传世器物来看,情况也确是如此。但是,2000年在广西桂林靖江王陵二百五十余件明代青花梅瓶的重见天日不但震惊了考古界,也彻底颠覆了过去的这种贯性思维。为此,中国古陶瓷研究会还破天荒地专门召集了众多的专家学者聚首桂林举办了一次国际性的研讨会。这批青花梅瓶的大量出土一方面证明了能够独步天下的不仅仅只有桂林的山水,另一方面也证实了明代逐步走向衰败前回光返照下的景德镇瓷器“工匠来四方,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像,更重要的是,它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当时的确有许多的帝王宗室、达官贵人的陵墓均以此类梅瓶作为他们去世后陪葬的物品。 明代万历终于公元1619年。呜呼,穿越了将近四个世纪的时间和空间,这件双凤梅瓶能够完好无损地被本人收藏和把玩,岂不是人生一大幸事哉? |
阅读(1261)|评论(5)|收藏(0) |
评论留言 ![]() |
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