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钱币点滴 的博客http://blog22938.gucn.com
钱币点滴
用户等级: 北宋 徽宗
博客积分: 244
博客访问: 53150
博文
第二套人民币无水印水坝五角的研究总结
标签:五角 水坝 二版
第二套人民币无水印水坝五角的研究总结
 
研究介绍
20103262329564016.jpg (162.48 KB)
常见的四个品种
2010-3-31 20:05
    第二套人民币五角券。正面为水电站图,凹印紫色调图面;背面图案为国徽及「中国人民银行伍角」的汉蒙藏维四种文字,紫色调;可分成无水印及五角星水印两种。该币于1955年3月1日发行,1974年开始只收不付,1999年停止流通。


水坝五角正面主图案:丰满水电站(Fengman Hydropower Station)

中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水电站,东北电网骨干电站之一,被誉为“中国水电之母”。丰满水电站位于吉林市境内第二松花江上,1937年日帝侵占东北时期开工兴建,至1945年战败撤退后由苏联红军接管, 1948年东北解放后,即委托苏联彼得格勒水电设计院做出丰满水电站修复和扩建工程的设计(366号设计)。至1953年土建工程基本完成。1953年松花江发生百年一遇大洪水,丰满大坝发挥了显著的防洪作用。
 


研究背景

     第二套人民币共发行了11种面额,分别是纸币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硬币1分、2分、5分;这套人民币面额结构较为合理,首次实行主辅币制,并发行了金属分币,其面额结构体系成为未来各套人民币结构体系的基础。第二套人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品种齐全、设计新颖、格调统一、工艺精湛、防伪功能较齐全的第一套正规法定货币。第二套人民币于1951年设计定稿,1952年便开始印制生产。

      第二套人民币是在第一套统一全国货币的基础上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的。当时国内战争已经结束,全面生产开始恢复和发展。但是,由于解放初期国内印钞生产能力不足,又缺少高档的专用印钞纸,因此,当时水印钞纸基本都是由苏联提供。其中角币为满版空心五角星水印纸张。


研究依据

      根据有关央行货币发行的记录与研究书籍,结合本人的实物研究考证,水坝5角券的印制时间为1952年底至1973年初(附捆单实物图),期间印刷分了几个批次一共7年,分别在上海与北京印钞厂。使用的纸张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水印的苏联满版空心五角星水印纸张,一种是国产的无水印纸张。其中有水印版的五角券发行冠号从I II III组到I V VIII 组;涉及41个冠号组。无水印五角的发行冠从I V IX 组到I VI IX组,涉及5个冠号组。
      其中1952年10月到1967年底为有水印五角的印刷时间;其后期的1972年9月底至1973年2月为深水坝无水印五角的印刷时间(依据为发行封单推算,见图),有水印版印刷跨时14年。无水印版印刷跨时6个月。

354.jpg (59.84 KB)
354冠,可见首发应早于该时间
2010-3-31 20:05
   
591.jpg (89.3 KB)
591冠,按印刷量估算,首发应在1号左右
2010-3-31 20:05
 
169.jpg (70.49 KB)
169冠,按印刷量计算,691冠在当月底印完
2010-3-31 20:05
 
168.jpg (57.61 KB)
168冠,应为北京厂印刷,时间比169晚
2010-3-31 20:05

特殊的发行历史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版五角券,在当时来说属于大面值辅币,水坝五角一直采用单面凹印技术,纸张为苏联进口满版空心五角星水印钞票纸;进入六十年代,第二套人民币的大面积凹版印刷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国务院从五十年代末开就始着手定制了纸张边幅较小的第三套纸币人民币方案,从1959年开始,在中央的指示和关怀下,已经陆续印制了各个面额的新版纸钞,经发行后,逐步替换了旧版钞票。由于设计原因,六七十年代社会上流通的五角券还是“一九五三”版的旧版钞票,其次,1967年以来,曾发现伪造技术较高的五角券多起,国家估计是敌人的破坏活动。而且进入了六十年代后期,由于商品交易的广泛,辅币五角的流通需求逐渐加大,但是当时新版的五角券一直不能付版印刷发行,央行旧有的库存已经不能满足流通的需求,在这个防范敌人跟流通需求矛盾并发的特殊时期,1972年7月24日,财政部再次上报关于新版5角的设计稿样,按照周恩来总理的意见,第三套人民币的5角券上以轻工业为背景,新的设计稿样,如中央批准,立即组织从速制版付印,争取早日发行,把旧版5角逐步回收,予以更新。7月24日,国务院批示:同意。随即72版的五角开始了刻板工作,于1973年初开始了印刷(附三版五角首发冠封单)。与此同时,为了缓解临时的流通需求,在72版五角制版印刷期间,临时于1972年底到1973年初追印了最后一批五三版的水坝五角券,同时为了降低印制成本,均改为采用无水印国产印钞纸印制,该批五角券印制时间较短,所用纸张也与之前大不相同,有临时抽调印钞纸的可能,又由于无水印五角券的颜色比水印版颜色深,故无水印版藏界称为“深版水坝”。随着72版五角券于1974年1月的正式发行,深版水坝五角也光荣完成了其临时救急特殊作用,逐渐被72版五角所替代,印制时间的短暂跟商品流通的巨大货币交换损耗,水坝五角的身影逐渐在流通市场上消失,无水印版五角更是凤毛麟角。
201031015234825743.jpg (111.08 KB)
72版五角首发
2010-3-31 20:05

实物研究分析

        过多年的市场考察,发现目前收藏市场上出现的水坝五角券中以水印版占绝大多数,这也符合其印刷数量的历史数据记载。同时在发行冠号上,以246、468、127、128组为最多,129、931、145、146、157、149组其次。其中246冠号组又占了绝大多数,根据封单信息考察,246组的水印版五角印刷时间在五四年,根据央行的货币投放与流通的情况评估,一般在发行上,同一冠号的纸币多在同一地区投放,那可以得出一个暂时的结论为246冠号的组的五角可能投放在当时商品经济最欠发达的地区,商品流通的不足造成了该地区五角纸币流通的停滞,大量的未流通纸币在八九十年代流入收藏品市场,当然也不排除央行投放的保守库存最后通过某些渠道流入收藏品市场。

     在深版无水印的五角中,以168、169组为常见,这也与该两组冠号为最后印刷发行的史实对应的上,前期的无水印五角相对消耗的完全一些。

      经过实物研究,水坝五角水印券所涉及到的41个冠字组,理论上每组有6个冠字号,加上补号,数量接近250个。五角无水印券所涉及到的冠字组共5个,冠号理论共有30个,但是根据市场上的实物观察,最后一组169组,发行冠号最大到691,也即无水印五角目前仅发现28个冠号,加上补号,也就是29个冠号。

      论最大印量来说,五角水印券与无水印券的比例接近为:9:1。留心观察一下,目前普遍的第二版人民币套币或者一些人民币大系收藏及礼品定位册中,所见五角券基本为有水印版。
     
      另据本人的观察,二版的角币中,黄一角与火车头二角的冠号均大于390冠号组,也即均超过480个冠号。由此可见,水坝五角券在二版角券中应属印制数量最少的品种。在五角中,无水印五角券则应属角券中的珍品。另根据有关资料,第三套人民币的1角背绿水印券的冠字号倾向于16个;1角背绿无水印券及1角枣红券的冠字号倾向于各160个左右,72版五角平版水印券的冠字号为33个,那么水坝五角无水印券的印量仅多于1角背绿水印券,少于其他任何二三版的角币品种。当然,1角枣红1962年4月20日发行,1971年11月只收不付;1角背绿1966年1月1日发行,1967年12月只收不付;而5角平版水印大约是1981年11月印制,1991年3月只收不付。水坝的发行最早在1952年,停止流通在1998年,跨度接近半个世纪,为人民币史上罕见的品种,根据中央在七十年代的指示,该品种在七十年代开始进入了只收不付阶段,至今也过去了30年,回收情况相对第三套人民币来说更加彻底。



研究总结

      流通与回收时间的不同,衰耗曲线的出入,存世量也会相差较大,但可以肯定的是水坝五角无水印版由于印制量较小,且三十年来均未引起收藏界的重视,导致大部分已消耗,存世量很少,这从目前市场上很难收集到该品种的情况可以得到验证。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纸币收藏越来越受国民欢迎,人们收藏的样式也五花八门,从简单的小全套到大全套,从难度较低的四版、三版往二版、一版靠近。因为无数次的历史证明:经典的品种会越经典。目前大众接触二版的第一站就是角分币,每年大量的礼品需求跟收藏消耗让原本存世量就不充裕的二版角币逐渐稀缺,深版水坝更将走上其真正的价值回归之道。

      因此,可见水坝5角无水印券是新中国各版人民币中继1角背绿水印、1角枣红、1角背绿无水印、平水五角之后的又一个角券珍品新秀。
(注明:本文研究的角币以传统的大版别为标准,票面特征上仅有细微差异的品种暂不在本文的对比范围。独立的版别品种应当有明显的区分特征,如图案花纹异同、颜色异同、有无水印、有无暗记、平凹版本等)

附:水坝5角无水印券冠字组资料:

常规发行冠号(28个)
(159组) I V IX 、I IX V 、V I IX 、V IX I 、IX I V 、IX V I

(160组) I VI X 、I X VI 、VI X I 、VI I X 、X I VI 、 X VI I
(167组) I VI VII 、I VII VI 、VI I VII 、VI VII I 、VII VI  I、 VII I  VI
(168组) I VI VIII 、I VIII VI 、VI I VIII 、VI VIII I 、VIII VI  I、 VIII I  VI
(169组) I VI IX 、I IX VI 、VI I IX 、VI IX  I 、
补号  (1个)
(807组) VIII X  VII

      以上为本人几年来的研究总结,希望能给藏界朋友带来有价值的资料,供各位收藏者讨论,由于纸币收藏博大精深,其中疏漏与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第三版人民币资料在众多前辈的努力下终于能得以形成大系。而二版人民币的资料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论证跟保护,现在比较零散。其实第二版人民币还有很多可让大家惊喜的地方,只不过关注的人不够第三版的多,所以一直不能被重视,希望这样的现象会有所改善。本人也是尽绵薄之力为,希望能为二版资料的大系完成提供一点帮助。

文中部分科考资料来至:
殷毅    《当代中国货币印制与铸造》(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撰稿)
张新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流通货币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金融学院钱币研究所所长
阅读(1550)|评论(2)|收藏(0)
评论留言
 正在加载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用户名称: 密码: 

 [回复提交前请先查看注意事项]